头条新闻更多>>
视窗更多>>
动态更多>>
食安文化首页 > 食安文化
中国香道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



娄文琦展示中国香道


来源:世界家苑杂志  记者:张庆富


“孤花片叶,断送清秋节。寂寂绣屏香篆灭,暗里朱颜消歇”,在纳兰性德的《清平乐•孤花片叶》吟唱中,传来幽幽的声音。“人的嗅觉比视觉、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,它是一种超越国界、心灵共通的语言。在芳香的空间里,让我们嗅着千年以前的芳香,穿越回到唐朝……。 ”烟香萦绕之处,娄文琦女士如是说。


古老的中华民族渊源流长,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标准、行为规范和优秀的传统文化。中国香道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是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有序的礼乐文化。


香道,萌芽于远古,初成于先秦,鼎盛于唐、宋,流传至今。品香、用香不仅限于祭祀用香、佛教供香,更广泛应用于古人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。古人的衣帽要熏香、棋琴书画时要燃香、饮食有香食、香茶,中医有香疗、香药等。香材,不仅芳香养鼻,还可颐养身心、驱秽疗疾。在品香的过程中,陶冶情操、修真养性。整个熏香过程体现的是人们敬畏自然、感恩自然、天人合一、自然而然的修道过程。

   
近日,本报记者对中国香道文化传播者娄文琦女士进行了采访。 

走进墨潭香道会所。就已经置身于一个古典、传统而雅致的空间。会所分为香道区、茶道区、琴室三部分。

娄文琦向记者介绍:”香品有香块、香粉、香丸、线香、印香等,根据不同的香品形态有各异的品香方式。其中,修真养性的品香方式莫过于我们现在所体验的“隔火熏香”。此方式始自唐宋,后传入日本,至今,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又系统的品香工具。品香从认识香具开始,  典雅精美的香具,既能便利了用香,又能增添情趣,装点居室。香具的种类很多,除了香炉(包括卧炉,印香炉,提炉,熏香手炉等),还有香筒,熏球,香插,香盘,香盒,香匙,香箸,香囊等”。


娄文琦女士用香筷夹起香碳放入了打好孔的香灰中。说道:“如果香碳没有完全发白,就需要再补一下火,这样做是为了香碳充分燃烧,除去碳味。”


记者问道:“香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?”


娄文琦在传播中国香道


娄文琦女士说道:“在品香的过程中,首先是礼轨,通过仪式让人感受到对大自然的敬畏,感恩大自然的神奇以及集中注意力。”

其次,就是自爱精神。品香过程中,驱除一切杂念,清空负能量。让内心平静如镜,恬淡虚无。然后,去体验世间最美妙的香气。享受上苍赐予的恩典。达到欣赏大自然、欣赏自己、欣赏世间万物的境界。珍惜世间的一切,珍惜自己的一切。最后,达到人香一体,天人合一的境界。这种以提升精神世界修养的方式,称之为道.香道是一种生活方式,一个修炼自我的方式。


自爱沉稳而后爱人。香道的内涵还有一点就是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。香道强调人的内在道德修养。通过品香的过程,协调人与人,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。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,万事都能推己及人,就是实施仁爱的不二法门。


最后,娄文琦女士把削下的香材放在银叶上方。并向记者介绍:“在世界所有香料当中,沉香为众香之首,集天地气味为一体,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。其与身俱来的香气,汇集天地阴阳之气,而成为唯一通三界的香品。沉香是以樟树科、橄榄科、大戟科、瑞香科等植物所包含的树种为基础,在特定的条件下,结出的一种香料。品香的时候,要左手执炉颈靠近鼻子,同时右手由下顺势而上,拇指搭在炉口前沿,四指斜搭在炉口外沿,其间虎口张开,鼻端从此处感受香三次。第一次是驱除杂味,第二次是观想趣味。第三次是回味。”


记者问:“对于香的制作,古人已形成了一整套与中医学、道家外丹学一脉相传的理论,有着十分成熟完善的工艺体系,不知您对此有何看法?”


娄文琦女士说:“中国的传统香道在汉朝就形成了理、法、方、药完备的成熟体系。和香是传统制香工艺的核心。是用纯天然香药等原料,按君、臣、佐、辅配伍而成和的香品的统称。和香,不是简单的香药混合,重要是人与香之和、香与天时、地利之和、香药之和。充分利用各种香药的习性,达到驱虫、驱秽疗疾等养生作用。和香的过程还要遵古法,择天时、地利,将制香人的意念、心性融入其中,达到“无不参三才而运之”的要求,最终制作出“致中和”的香品,达到使品香之人阴阳和、气血和、脏腑和、性命和的效果。 


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: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”。而中国香道将承载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使命,奉献于人类文明。

附:娄文琦:中国香文化研究者,墨潭香道创始人,中国香道培训讲师。香艺与香学实操指导老师。
 京ICP备17003441     联系方式: 010-52871588 

《世界家苑》杂志版权所有   《世界家苑》编辑部编辑出版

国内统一刊号:CN 22-1337/GO    国际标准刊号:ISSN 1671-9603  邮发代号:12-56

广告经营许可:2200004100136  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京)字第04363号  

主管: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    主办:吉林人民出版社  法律顾问:北京首联律师事务所杨鸿飞律师